參考消息網(wǎng)1月6日報道 美國《新聞周刊》網(wǎng)站1月4日發(fā)表題為《忘掉2015吧,預測2050年才有看頭》(作者 佐薇·施蘭格)的文章?,F(xiàn)將文章內容轉引如下:
政府組織和科研機構近來紛紛選定2050年進行預測。而結果表明那時我們生活的世界與現(xiàn)在大為不同。讓我們一睹為快吧:
1.人口劇增
目前全世界人口約70億。而聯(lián)合國預計到2050年全世界人口將達到96億,增加了30%。換句話說,這相當于在地球上又增加了一個印度和一個中國。但我們仍然大有可為,如在全世界向所有需要的人提供節(jié)育措施。
2.邁入老齡化社會
隨著人們的壽命延長、生育率下降,全球老齡人口在本世紀中葉前將突飛猛漲。據(jù)估計,到2050年,全世界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的年齡超過65歲,各國政府將為如何贍養(yǎng)這些老人絞盡腦汁。老齡化社會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老齡疾病。
但慶幸的是,到2050年醫(yī)藥技術也將取得長足進步。人們可能會開發(fā)并普及針對瘧疾、艾滋病等疾病的疫苗。
3.電腦性能會比現(xiàn)在提高1000倍,還會便宜得多
2011年出版的《2050年生活:我們今天如何創(chuàng)造未來》一書作者烏爾里?!ぐX悹栒J為,電腦日新月異的時代到現(xiàn)在為止只進行了一半。在過去大約25年時間里,信息技術發(fā)展了近1000倍。埃貝爾預計未來25年中類似規(guī)模的發(fā)展還將重演。
“我們到時能以今天的價格買到電腦運算能力、數(shù)據(jù)傳輸速度比現(xiàn)在快1000倍的電腦,”埃貝爾接受《新聞周刊》采訪時說?!叭绻憬裉旎?00美元買一個筆記本電腦,那么到時候一個同樣性能的小芯片只需要50美分,”他說。
4.我們要認真對待回收問題
埃貝爾說,電腦技術的大部分創(chuàng)新將在2035年前完成。到2050年,科技創(chuàng)新的速度將有所放緩。屆時,在生活著96億人口的地球,資源將極為緊缺。
埃貝爾認為這種新形勢會推動“整全健康”的發(fā)展——即人類和環(huán)境良性互動的關系。這意味著變革人們的消費理念。
在中國、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等中產階級人口不斷增加的國家會涌出大量的消費者,以及對銅礦、石油和其他有限物料的“極度需求”?!拔覀儧]有足夠的資源提供給越來越富裕的96億地球人,因此需要新型的回收模式,即分子的再利用,”埃貝爾說。
埃貝爾估計,回收技術的提高會使得產品在回收后依然保持品質,而當前人們回收的難題是回收后產品品質下降。
5.太陽能將是世界最大的能源來源
轉化太陽能的成本正在越來越低?!董偹埂吩驴y(tǒng)計,1972年,每轉化1瓦特太陽能所需成本是75美元,而現(xiàn)在僅需1美元,而相關產品的價格仍在下降。據(jù)國際能源署近期研究,到2050年,太陽能可以提供全世界所需能源的27%,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電力來源。
6.除非妥善應對,否則我們的糧食會不夠吃
去年,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稱,為了在2050年養(yǎng)活90億人,全世界的糧食產量要比當前水平增加60%。如果不這樣做可能引發(fā)嚴重的糧食短缺,進而造成社會動蕩、沖突和內戰(zhàn)等。與此相應的是,過去20年來小麥和大米產量僅增長了不到1%。
但糧農組織經濟處主管科斯塔斯·斯塔穆利斯仍表示樂觀。“雙作”、“三作”和輪耕復種等方法已經在印度和中國的部分地區(qū)取得了可喜成績。目前的問題是如何把相應科技送到每一個需要的人手中。
“我們的未來比過去更美好,我很樂觀。我們生活的世界有應對問題的能力,”斯塔穆利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