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臺二代”:我一點一點地和臺灣漸行漸遠
臺灣《旺報》17日刊登投稿文章,作者是臺灣人,但因在大陸成長并接受教育,自認“無論是衣著打扮還是言語舉止,甚至是思考方式,我都一點一點地和故鄉(xiāng)(臺灣)漸行漸遠?!彼f,他已不知臺灣對他而言是“回去”,還是“回來”。
文章摘編如下:
清明回臺掃墓,從北京到香港轉機去臺北。在等待過關的時候,又一次,我早早將自己的兩本綠色證件拿出來,緊緊攥在手中。和往常一樣,在滿是紅色證件的隊伍中,這果然引起了一些人的注目。
是的,這是我小小的病態(tài)的癖好──在大陸成長,平時想盡辦法讓自己和其它人一樣,只有在這個時候,恨不得昭告天下我是臺灣人。
可是捫心自問,除了手中的證件,我有什么底氣能這么說呢?13年來,無論是衣著打扮還是言語舉止,甚至是思考方式,我都一點一點地和故鄉(xiāng)漸行漸遠。
現(xiàn)在,我住在北京而不是臺北。我念的是北大而不是臺大。我使用拼音而不是注音符號。我上人人和QQ而不是臉書和MSN。我說的坐的是地鐵而不是捷運。我知道移動和聯(lián)通卻不知道中華電信和臺灣大哥大。我坐火車從北京到天津河南廣州,卻從來沒坐火車從臺北到新竹臺中臺南。我在中國銀行存錢,沒用過印章,沒收過支票,不知道臺灣的銀行下午3點半就停止營業(yè)。第一次用誠品書店里的馬桶時,我嚇了一大跳。
是的,這些不過是生活習慣而已。不同的環(huán)境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可是當超商的店員聽不懂我說話;當水平書店的老板問我:“小弟,你是大陸來的吧?”;當我在淡水買鐵蛋,熱情的小哥說:“你從哪里來?啊,本來就是臺灣人?真的嗎?你不是在跟我開玩笑吧?”;當我看不懂公車站牌,上了車總是忘記先看看是上車付費還是下車付費就刷卡,下車又總是忘了和司機叔叔說謝謝;當這些事一而再地發(fā)生,敏感又自卑的我,無法坦然面對別人的異樣眼光。它們不再只是不同的生活習慣,而是逐漸積淀成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我在這頭,臺灣在那頭。
小時候,來大陸是父母的決定,我和弟弟沒得選擇;現(xiàn)在長大了,回臺灣可以自己做主了??墒牵乙呀?jīng)弄不清楚,到底是“回去”,還是“回來”?
在大陸同學和同事的眼里,我依舊是,也必須是,一個單純任性的臺灣人。一個外在于他們的“他者”。而回到臺灣,我還是“你們”,是不屬于“我們”的那個人。
可是我仍想問:我是誰?(文/簡心怡)


- 馬航總裁:不會因客機失聯(lián)停飛波音777機隊
- 見死不救?澳政府拒絕澳航30億澳元貸款請求
- 黃碩:業(yè)界可共享打車軟件這張大餅
- 美媒:中國反腐令高檔白酒消費回歸理性
- 俄羅斯欲起草法案應對制裁:沒收歐美在俄資產(chǎn)


- 馬來西亞稱持失竊護照登失聯(lián)客機乘客不是亞裔
- 以色列展示繳獲“伊朗軍火船”走私武器
- 美國“伊利湖”號巡洋艦訪問韓國 準備參與聯(lián)合軍演
- 祈福、搜救、調查 馬航客機失聯(lián)進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體“全副武裝”參觀福島核電站


- 馬來西亞稱持失竊護照登失聯(lián)客機乘客不是亞裔
- 以色列展示繳獲“伊朗軍火船”走私武器
- 美國“伊利湖”號巡洋艦訪問韓國 準備參與聯(lián)合軍演
- 祈福、搜救、調查 馬航客機失聯(lián)進入第四天
- 日本大地震三周年 媒體“全副武裝”參觀福島核電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