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稱,全球黃金產量正持續(xù)增加。2013年為3022.1噸,比上一年增長了6%,創(chuàng)歷史新高。其中最大的黃金消費國中國的生產尤為活躍。其特點是不少礦山企業(yè)都實施從開采到珠寶飾品加工的一條龍生產。不過,從全球范圍來看,新礦山的開發(fā)越來越困難,生產成本也不斷上升。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5月16日刊登題為《黃金大國中國的“生財之道”》的報道稱,從青島機場駕車行駛兩小時會抵達一個叫做“金都”的地方。正如名字所示,這里是中國首屈一指的黃金產地。在這里設立據點的企業(yè)正增加從意大利聘請的珠寶設計師以及加工師的人數。這些企業(yè)采取“產地直送”的經營模式,即從自有礦山中開采黃金,然后加工成珠寶飾品,之后營業(yè)人員在紐約等大都市進行銷售。
據貴金屬調查公司湯森路透GFMS統計,2013年中國的黃金產量為438.2噸,同比增長了6%。排名第二的澳大利亞為266.1噸,遠遠低于中國的產量。在最近10年里中國的黃金產量幾乎翻了一倍。
報道稱,中國黃金生產的另一個特點是低成本。一般在金礦深度較深的情況下,需要在地下3000米的地方進行作業(yè)。由于溫度高達近50攝氏度,所以冷氣成本較高,還需要幾部用于移動的升降機。
而中國的金礦深度較淺,可以在地下500米-600米的場所開采黃金,1特洛伊盎司(約為31.1克)的生產成本被認為在800美元以下。在其他黃金生產國,很多礦山1特洛伊盎司的生產成本都在1200美元以上。中國金礦的利潤空間更大。
據報道,當前的黃金行情在烏克蘭局勢混亂和美國加息預期等利好和利空因素交錯影響的背景下,紐約黃金期貨價格在1特洛伊盎司1300美元左右徘徊。單純與開采成本相比較,大多數金礦的利潤為100美元,而中國金礦的利潤則高達500美元。
日本的市場分析師豐島逸夫認為:“當黃金行情上漲時,中國就開采含金量少、收益性較低的礦石,反之當黃金行情下跌時,就開采含金量多的礦石?!敝袊鶕r格來調整生產,從而獲得最大利潤。
報道稱,除了中國之外,還有不少國家擴大了黃金生產。在金價(以美元計算)創(chuàng)歷史最高值的2011年規(guī)劃的礦山已開始供貨,這似乎也推高了黃金產量。
不過,從全球范圍來看,多數觀點認為,今后新礦山的開發(fā)將越來越困難,黃金產量的增長將放緩。在有史以來的4000年里,地球上約有17.5萬噸黃金被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