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東亞"貿易樞紐"帶來變革 重塑拉美經濟
【延伸閱讀】觀察:中國加緊夯實與拉美經貿合作“基礎設施”
中新社北京5月17日電題:中國加緊夯實與拉美經貿合作“基礎設施”
中新社記者 石巖
就在美國以“重返亞洲”為名,加緊介入亞洲事務的同時,中國卻在迅速與拉美靠近。所不同的是,中拉合作是基于共同利益和相互需求,其共贏的主旨決定了這一趨勢的和平性及可持續(xù)性。
繼前年和去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拉美加勒比七國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7日從北京出發(fā),出訪巴西、哥倫比亞、秘魯和智利四國。根據(jù)各方釋放的信號,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將是李克強此行一大看點,而能否從體制機制層面夯實雙方經貿合作的“基礎設施”,方是衡量此行是否成功的“重頭戲”。
中國海關數(shù)據(jù)顯示,中拉貿易在連續(xù)多年以30%以上年均增速增長之后,2014年已明顯放慢了速度——當年中拉貿易額為2636.39億美元,同比僅增長0.791%。這固然有國際金融危機、石油和初級產品價格下降等原因影響,但雙方經貿合作“基礎設施”尚不穩(wěn)固,亦是毋庸諱言的原因。
以貿易結構為例,中國自拉美進口產品過于單一,成為雙方經貿合作深入發(fā)展的掣肘。以李克強此訪首站巴西為例,多年來,中國自巴西進口產品集中于鐵礦石、大豆等個別產品領域,這一結構在國際大宗商品、能源資源價格飆升的經濟周期內,有利于拉動巴西經濟發(fā)展,但一旦經濟周期更迭,便極易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諸多問題,不利于經貿合作的持續(xù)發(fā)展。
有鑒于此,中拉雙方近年來有意擴大了在高新技術等領域的合作,以避免貿易結構單一、產業(yè)結構雷同給雙方經貿合作帶來的沖擊。這是去年習近平訪問拉美所著力推進的一項重要任務,其中一系列合作意向的落實,構成了李克強此行的一系列看點。
相較于單純的貿易往來,投資合作在更緊密合作紐帶的構建方面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圍繞該領域的合作也因此而成為中拉經貿“基礎設施”構建的一項重要內容。
事實上,在拉美急切將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產業(yè)優(yōu)勢的需求下,中拉投資合作已經步入快車道。商務部數(shù)據(jù)顯示,2014年中國企業(yè)對拉美地區(qū)直接投資128.5億美元,占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12.5%,中國企業(yè)在拉美地區(qū)的投資并購項目也在逐年增多。李克強此行,能否在深入發(fā)掘投資合作潛力的同時,推動建立更加成熟完備的投資合作機制,成為此行的一大看點。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拉投資合作的“新標桿”,習近平去年訪問巴西時,中國、巴西、秘魯三國就開展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兩洋鐵路合作發(fā)表共同聲明。李克強此訪,將簽署涉及這一跨國兩洋鐵路可行性研究合作文件,就啟動可行性研究做安排。
中拉貿易與投資的快速合作離不開金融支持,而圍繞金融領域的合作,也是李克強此訪的一項重要日程。記者注意到,此次中巴、中智有望簽署的合作協(xié)議均涉及金融領域。這不僅有利于合作的深入推進,更有助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中國與拉美經貿關系的迅速拉近是基于雙方的相互需求,而來自雙邊高層一系列合作“基礎設施”的構建,將有利于雙方需求的有效對接及合作的持續(xù)開展。立足于這一層面,有理由對李克強即將開啟的拉美之行充滿期待。(完)
(2015-05-17 17:21:01)




- 哥倫比亞吸納中資 盼與中國加強農業(yè)能源基建合作
- 加拿大學者:美國決策者夸大中國網絡安全威脅
- 養(yǎng)貓導致失明、養(yǎng)狗保護視力!寵物所攜過敏原作用強大
- 美國又起訴中國公民,商業(yè)間諜活動還是版權之爭?
- 《查理周刊》獲巨額捐款 資金分配引紛爭


- 哥倫比亞吸納中資 盼與中國加強農業(yè)能源基建合作
- 加拿大學者:美國決策者夸大中國網絡安全威脅
- 養(yǎng)貓導致失明、養(yǎng)狗保護視力!寵物所攜過敏原作用強大
- 美國又起訴中國公民,商業(yè)間諜活動還是版權之爭?
- 《查理周刊》獲巨額捐款 資金分配引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