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復蘇中受益最多的大都市區(qū)

中國日報網10月23日報道(信蓮) 據福布斯中文網近日報道,現在人們痛苦地發(fā)現,當前美國經濟的復蘇極為有限,而且主要受益者還是富裕階層。那種經濟復蘇會給方方面面帶來“水漲船高”效應的看法,已經連同大中產階級一起沉入水底。
從地理上來看,此次復蘇集中在相對較少的幾個地區(qū)。據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提供的新數字顯示,從2010到2013年期間,全美范圍內的實際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僅增長了區(qū)區(qū)3.8%。城市專家亞倫·雷恩(Aaron Renn)對該數據所做的分析顯示,少數幾個大都市區(qū)享有更快的增速。就大部分情況而言,這些地區(qū)在當前的科技或能源繁榮中賺得盆滿缽滿,而某些地區(qū)同時得益于兩者。同時,出人意料的是,由于能源開發(fā)和汽車產業(yè)復興共同推動了地區(qū)GDP增長,一些處于工業(yè)中心地帶的大都市區(qū)也走出了長期以來的低迷狀態(tài),增速明顯。
科技之都
在全美52個最大的大都市統(tǒng)計區(qū)中,許多表現上佳的地區(qū)都有著強大的科技經濟,的是本榜上排名第二的圣何塞-桑尼維爾-圣克拉拉都市區(qū)(也就是“硅谷”)。2010-13年期間,硅谷的實際人均GDP增長了11.5%。也許更令人意外的是本榜的季軍獲得者的強勁表現——俄勒岡州的波特蘭-溫哥華-希爾斯伯勒地區(qū)。在科技的推動下,該地區(qū)的實際人均GDP增長了9.2%,其中一大主要貢獻者是運營穩(wěn)健的英特爾公司(Intel)。英特爾是俄勒岡州最大的私營雇主,在波特蘭西部希爾斯伯勒周圍的郊區(qū)吸納了17,000人就業(yè)——這是該公司員工分布最集中的地區(qū)。
其他略次之的科技中心也表現不俗,其中包括排名第4的俄亥俄州哥倫布市(8.2%),和排名第8的鹽湖城(7.3%),這兩座城市都受益于石油和天然氣產量的激增。在擁有強大科技社群的一些較小城市中,北達科他州的法戈市和猶他州的普若佛-歐仁市,自2010年以來實際人均GDP增長都在10%以上。
能源地區(qū)
能源州的人均GDP增長更加亮眼。在本榜單中拔得頭籌的是得克薩斯州的休斯頓-伍德蘭-舒格蘭地區(qū),2010-13年期間該地區(qū)的人均GDP增長了13.2%,在一個人口不斷迅速增長的地區(qū),這是一個不俗的成績。放眼美國所有381個大都市統(tǒng)計區(qū),整體排名占據前兩位的得克薩斯石油小鎮(zhèn)——米德蘭(Midland)和敖德薩(Odessa)——無人能及,前者人均GDP自2010以來激增了38.8%,而后者也增長了34.1%。兩個石油小鎮(zhèn)都地處二疊紀盆地,那里的地質構造蘊藏了豐富的石油。上世紀20年代,該盆地首次得到開發(fā),由于水平鉆井和水力壓裂等開采技術的進步,生產出現了明顯的復蘇。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得克薩斯州南部小鎮(zhèn)維多利亞(Victoria)的同期人均GDP增長超過21%。
在美國最大的都市區(qū)中,能源中心也表現出色,其中包括俄克拉荷馬市(第7,7.5%)、達拉斯-沃斯堡-阿靈頓(第13,6.5%),以及圣安東尼奧地區(qū)(第16)——該地區(qū)正受益于鷹灘頁巖油氣項目中的一口油井。經濟學家估計,該項目的發(fā)展已經為南得克薩斯州的經濟注入了870億美元。
鐵銹帶的復蘇
科技和能源領域的繁榮已是無人不知。但在我們對人均GDP增長的調查中,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汽車制造業(yè)的復蘇,這得益于科技進步以及能源成本降低兩股趨勢。在較大的都市區(qū)中,主要贏家是大急流城-懷俄明市(第5,7.8%)和底特律(并列第9,7.2%),以及排在第15位的克利夫蘭-伊利里亞(這有點出人意料)。
這些增長振奮人心,但也許真正的問題是這些增長將會持續(xù)多久。從一定程度上來說,2010-13年期間的強勁數字反映了幾十年來糟糕的美國經濟出現了復蘇,以及人口減少的問題——人口減少會推高人均GDP數字。但長期遭到不屑的美國中部地區(qū)所呈現出的健康發(fā)展跡象值得稱道。
意想不到的落后者
經濟復蘇沒有帶動美國大多數地區(qū),就像沒有對大多數美國人形成幫助一樣。在得克薩斯州以外的大多數全美最大城市中,人均收入的增長非常緩慢??紤]來自聯邦政府的巨大金融援助,以及股市和房地產價格的大幅上漲,本應指望紐約會有更好的表現,而在52個最大的大都市統(tǒng)計區(qū)中,紐約僅處于中游位置(第33,自2010年以來人均GDP增長了2.3%,低于全美平均水平)。
芝加哥-內伯威爾-埃爾金排在第26位;洛杉磯-長灘-阿納海姆排名第38,而費城則排到了第40位。也許最令人失望的是華盛頓特區(qū)-阿靈頓-亞歷山大市淪落到了第51位,有著強大的聯邦支出支持,該地區(qū)曾滿懷抱負地要在這次經濟衰退中逆風前進。而自2010年以來,這一地區(qū)的人均GDP下跌了3.4%。這使得理查德·弗羅里達(Richard Florida等)許多專家惱怒,但華盛頓的隕落無疑會在大多數美國人中間受到廣泛歡迎。
那貧困狀況呢?
許多人越來越質疑的不僅僅是增長相對乏力,還有這些增長對于絕大多數美國人來說作用甚微。前克林頓總統(tǒng)顧問比爾·高斯頓(Bill Galston)已經指出,這一復蘇的影響幾乎“將所有人都排除在外”。
沒有哪個群體比貧困人口所遭受的打擊更大。自2010年以來,美國處于貧困線以下的人口比例增長了整整1個百分點。人口統(tǒng)計學家溫德爾·考克斯(Wendell Cox)所做的一項分析顯示,2010-13年期間,美國52個最大都市區(qū)中只有七個的貧困人口出現減少,它們分別是: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維爾;俄克拉荷馬市;田納西州的納什維爾;俄亥俄州的哥倫布;大急流城;以及得克薩斯州的奧斯汀和圣安東尼奧。
大多數人均GDP增長最強勁的地區(qū),貧困人口的增加都略高于平均水平。在休斯頓,貧困人口比例從2010年的0.6%增加到2013年的16.4%,貧困率在全美最大都市區(qū)中排名第11。
加利福尼亞州的結果強烈顯示:盡管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美國經濟學家——譯注)等人大肆鼓吹“加州復蘇”,但科技繁榮沒有在緩解“金州”貧窮方面幫上多大的忙。在加州灣區(qū)(Bay Area)以外的大多數城市,實際上正在上演的是貧窮而不是繁榮。自2010年以來,圣迭戈的貧困人口比例從1.3%增加到15.2%,而里弗賽德-圣貝納迪諾地區(qū)的貧困人口比例則從1.7%增加到18.2%,貧困率之高在全美52個最大都市區(qū)中排名第三。與此同時,加州主要城市地區(qū)洛杉磯的貧困率也從1.8%增加到17.6%(貧困率排名第5),而該州首府薩克拉門托的貧困率則從2.0%一路增加到16.6%(排名第10)。
這說明,就大部分情況而言,人均GDP增長對減少貧困的幫助少之又少。在很多地方,即便是硅谷中心圣何塞那樣經濟增長迅速的地方,貧困人口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自1999年以來,硅谷的貧困率從7.6%上升到10.5%。鑒于灣區(qū)以及加州其他沿海地區(qū)的超高生活成本,這一數字很可能還偏低。美國人口統(tǒng)計局的數字顯示,在據加州高昂的住房成本進行調整后,加州的貧困率堪稱全美最高。
對于大多數地區(qū)而言,貧困有所減少,或者至少在與能源和制造業(yè)復蘇相關的生活成本較低的地區(qū),貧困人口的增加出現了放緩,這些復蘇會為中產階級和工薪階級居民創(chuàng)造機會。我們要想辦法讓大多人分享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并努力減少貧困,而在這之前,有一種衡量觀點可能會甚囂塵上,那就是關于當前經濟政策有效性的犬儒主義。
相關報道






- 《超體》粉絲見面會 呂克貝松對話中國影迷“呆萌”
- 高圓圓大婚現場飆淚 《單身男女2》“光棍節(jié)”虐心脫單
- 科幻動作巨制《超體》主創(chuàng)中國行 摩根·弗里曼首度來華助陣
- 《霍比特人3》曝人物角色海報 終極之戰(zhàn)蓄勢待發(fā)
- 張根碩漏稅追繳數十億韓元 不予刑事訴訟